不少人或許都有這樣的印象,透過日本動畫漫畫、日劇、日本電影等,看到日本人在夏季不僅會參加廟會祭典、煙火大會,同時也會參加七夕祭典。
對此台灣人會感覺既新鮮又好奇,新鮮日本人居然也會過這麼傳統的中國節日;好奇日式的七夕看起跟台灣與中國的差異。我們都知道日本自古以來傳承了許多中華文化的糟粕,這些古老的習俗從古代中國流傳到日本,並且在漫長的歲月中,加入了日本的在地文化加以改造並流傳至今。
在準備日檢之餘,不妨也來認識一下美麗的日本文化。
準備日文檢定的小知識
日本七夕不是過農曆?
是的!雖然對台灣人來說,過農曆節日是非常平常的事情,但是日本並沒有過中國舊曆(農曆)的習慣,不管什麼節日基本上一律遵照國曆呢,就連日本的新年也跟台灣不一樣,過的不是2月農曆新年而是以1月1日為元旦。因此,日本的七夕日期是國曆7月7日。所以在日文檢定考試遇到相關的內容時,不要再感到驚訝啦。
這個改變是從明治維新以後,因為日本的明治天皇力求全面西化,所以將原來日本也過農曆年的習慣改成了現在的國曆,不過在日本,還是有少數的地區遵照傳統,例如日本最有名的七夕祭典—仙台七夕祭。
日本七夕的由來
如果有因為要考日檢,而在日文檢定補習班裡補日檢的同學,或許已經聽過日語檢定班老師大致介紹過日本七夕的由來,而今天我會介紹得更詳細一點,希望大家看得愉快。
七夕在日本的由來可以追朔到非常古老的時代,傳說在古代的日本,七夕最初作為宮中的儀式,祈求「芸事(げいごと)」(技藝)進步的節日。
古代日本皇室欽定當天為祭拜神的日子,當天皇宮中會舉行天皇御覽相撲以及文人作詩對賦的活動。到日本平安時代,也就是794年到1184年,皇室將七夕從祭神改變成祭星的日子。
七夕在江戶時代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,作為五節之一,當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涼麵(冷やし素麺)來避暑氣。
首段說到七夕的日本化,其實在日本除了來自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之外,日本也將七夕加入自己的風采,融合了日本自己的「棚機傳說」(棚機たなばた,是織布機的意思)。
「棚機傳說」出自《古事記》,記載了一名少女替村莊消災解難,在水邊織衣祭神,並結成一夜夫妻的故事。也有另外一種說法,是因為織女的日語可以稱為「棚機つ女-たなばたつめ」而來。
另外補充一點,日本「七夕」的念法為「たなばた」由日文中的「棚機津女(たなばたつめ)」(織女)而來,而不是直接音讀為「しちせき」。
日本人眼中的七夕
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劉郎與織女的傳說之外,日本做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,跟台灣一樣對於土地與豐收有額外的熱情。因為,在七夕的故事中,牛郎在與織女會面的時候將老黃牛也一起帶來,而黃牛的到來象徵著農作物的豐收,所以原本日本的七夕也有慶祝豐收的含意,居民會在七夕當天舉辦向天求雨的儀式。
現代的七夕,日本各地有許多的祭典跟活動來慶祝,像是浴衣祭典、煙火、選美比賽等。
七夕的習俗活動
許願
在日本動畫或漫畫中都可以看到,穿著浴衣的少年少女嘻笑打鬧著,在竹子上掛上寫了心願的彩色紙條。沒錯,在七夕這一天寫下心願並掛上竹枝柳條,已經是約定成俗的定番了。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呢?是因為在七夕傳說中,被迫與牛郎分離的織女,因為太過思念情郎,因此將情意寄於絲帶上,織女將這絲帶綁在竹子上,希望她的思戀,能隨著風帶給遠在人間的情郎。到了現在,演變成了在短籤上寫下願望,然後綁在竹子上許願的習俗。
傳統的紙籤有紅、黃、綠、黑、白等五種顏色,分別對應到中國的五行,火、土、木、金、水。也有另一個說法,5種顏色對應的是中國傳統美德,五常: 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現代對於顏色已經沒有這麼講究了,如果你在日本參加過七夕活動的話,常常可以見到五花八門的顏色,粉紫色、蘋果綠等等活潑南清的顏色呢。
寫在紙籤上的內容,除了常見對於未來的心願以外,也有人會在紙上寫上一首優美又應景的俳句。綁在竹枝上的物品,除了用來許願的紙籤,紙鶴跟荷包也時有所見,前者象徵祈願長壽,後者代表了財富積蓄的追求。
吃索餅、素麵
素麵,用台灣人情境的理解的話,就是涼麵的麵條。它的來源是同樣傳自中國的索餅,所以就讓我從索餅開始講起。
所謂索餅,看起來跟我們熟識的麻花捲長的一樣,而它的原料是小麥、米、鹽等,在古時候的日本,作為從中國帶回來的食物,有著崇高的地位,當時的日本將索餅視為,只有在特殊節慶或是宮中宴客時才會吃的食物。
後來,索餅演變成一種叫做「素麵」的食物,這時候的素面主要是僧侶的食物,後來在地位比較高的階層,武士,中也流行起來,最後才隨著時間的推移,漸漸地在民間普及。
其實這兩種食物的原料很相似,不外乎是麵粉跟鹽的結合,只是製法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口感罷了,也因此從餅變成麵,並不是什麼非常重大的改變。而名稱方面,許多人都相信,或許是在流傳的過程,誤將「索」寫成了「素」,因為這兩個漢字看起來實在容易令人誤會,而後來寫錯的素麵流傳下來,形成現今我們聽到的這個稱呼。
現在日本的素麵早已經很少古早時代真人手做的了,細心要求講究的日本人,在做麵條上,也有嚴格的規範。連麵條的周長有規定要在1.3-1.7mm以內,否則會被視為烏龍麵。
除次之外,麵條的粗細也影響到麵的品級。最細的麵被稱作「神杉」(kamisugi),接下來依序是是「緒環」(odamaki)、「瑞垣」(mizugaki)以及「誉」(homare),價格也隨著這樣的排名,最細的素麵最昂貴。
七夕紙衣
紙衣:かみごろも,在比較傳統的祭典,像是仙台跟京都的七夕祭,都可以看到用各式美麗花紋紙折成的,仿日本和服紙衣。七夕紙衣被當作驅除不詳的方法。除了祈求好的裁縫技巧外,也有為家人作為除病消災的替身之意。
七夕人偶
在七夕,日本長野縣松本市、新瀉、山梨等地區,有這樣的習俗。他們會做一些美麗的人偶掛在自己的門前,祈求自己的孩子能夠順順利利長大成人,比較古老的時候,還有許願自己縫製和服技術進步的意思。有的地方還有代表“將和服借給牛郎和織女”的意義。
黏米點心
日本的七夕有一個習俗,那就是當天大家都會吃一種用黏米製成的和菓子,至於原因呢?聽起來也是非常有趣喔!據說是因為牛郎與織女相會的地點,是由喜鵲所搭成的鵲橋,而可愛的日本人民覺得只靠喜鵲的努力實在太不牢固了,所以特地加了黏米,希望能幫喜鵲們一臂之力!因為有這樣的心意,也因此七夕日本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黏米點心,就害怕因為鵲橋不牢固,害得牛郎織女好不容易一年一度泡湯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