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台灣人來說,去日本旅行已經是出國的優先選擇之一了,
甚至許多台灣人一年來來回回跑到日本旅遊,
幾乎把整個日本都印上自己的足跡。
但是,隨著兩國交流頻繁,該注意的禮節也是要注意,
學會這些幫助你準備日檢的小知識,
當個人見人愛的台灣觀光客,
避免因為不小心而給日本人留下壞印象吧。
幫助你準備日檢的小知識: 日本的電車禮儀
關於日本鐵道文化的悠久歷史
日本的鐵路系統非常發達,日本的鐵路系統(日語:鉄道/てつどう)發展於幕府末年,
由美國准將馬修.培里率領艦隊,突破日本長久的鎖國政策,迫使日本接觸當代西方文化的衝擊。
因為明治天皇下令全面進行維新運動,日本也在這樣的西化風潮之下,全力建設現代化工業設施,
這其中,鐵路系統就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
這樣說起來,日本的鐵路建設已久,
第一條鐵路,從明治5年(1872年)開通,
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,日本政府都還在不遺餘力地建設全國的鐵路。
迄今,鐵路系統已經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緊密連結,並且不可或缺的存在了。
想要更深入地認識日本文化,不管是準備日檢考試jlpt,或是單純對學日文有興趣,
抑或是未來有機會到日本當地旅遊,鐵道文化都是幫助你入門的好話題。
另外,如果你是自助旅行的話,基本上不可能不接觸日本電車系統,
那麼學會日本電車禮節,就更有必要性了。
- 請依照地上指示標記排隊上車
在日本搭乘電車時,跟台灣經驗不同,不管哪一種類的電車,從JR到一般通勤電車都大致相同,
依照日本人謹慎細心的性格,早早就規劃好排隊路線以及行人的動線,
它們通常會以在地上畫線標記,或是告示牌標註、圖示的方法標記。
台灣的旅客到日本搭電車時,應該要多加留意,
尤其是台灣的電車除了高鐵、捷運以外的車種,幾乎沒有依照地上畫線停車,
也因此,台灣人搭電車大多數不會遵守地上畫線排隊,而是採取先搶先贏的方式。
但是在日本社會十分講究禮節,所有人都會遵守排隊上下車的規矩。
在準備日語檢定或是學習日文的課本中,我們也能看見這樣的情節。
所以,想要到日本旅遊的人可得多留意,注意一下周遭的人是如何行動的,
切莫做一個不合規矩讓人詬病的台灣旅客。
- 保持安靜
如果你曾經有過在日本搭車的經驗,那你可能會很訝異,
因為那怕在上下班尖峰時刻,車巷內滿員、人滿為患的情形下,
大家依然不約而同地遵守最高品質: 靜悄悄。
保持安靜,對於對公共場合秩序非常看重的日本人來說,無疑是一種公認的默契。
在電車上也是如此,日本政府曾經宣傳「在車上講話音量請放低」多年,
類似的還有「使用手機請戴耳機」、「公共場所說話輕聲細語」等等。
實際上這類宣傳在台灣也早已宣導多年,大部分台灣民眾都能遵守,
但不排除在出國旅遊心情過於興奮激動的情形下,交談的音量可能會過高。
如果你注意到,周遭的日本人已經在對你施以長時間的注目禮,
那麼很有可能,就是你做了什麼不合規矩的事情,
以日本人不喜歡衝突的個性來說,會做到瞪人就一定是有嚴重的事情發生,
這時候請趕快調正自己的音量,維持在公共場所的秩序。
- 避開上下班尖峰時刻
之所以這麼建議,
是因為日本上(7-9點)下班(17:30-19:30)的尖峰時刻,
會呈現非常恐怖的「電車滿員」地獄,
你或許看過日劇或日檢課本裡,車站人員手戴白手套,以1-2名人力奮力將人群塞進電車的情形,真的是「塞」呦。
文章的開頭提過,日本因為鐵道系統四通八達,所以人民生活高度依賴鐵路通勤,
這些時段的上班族、學生都會集中在一起搭車,人與人之間的密度高到什麼程度呢?
如果花一些時間搜尋,你甚至可以找到許多被壓扁的飯糰、三明治的照片,
這些側面看起來薄如紙片的食物,正是被電車滿員時擠的扁扁的,
那麼,你就能想像一下當時電車上的擁擠程度了。
- 注意行進方向,不要擋到人
因為人流量壯觀的緣故,日本的幾個大車站,經常可以見到像海裡的沙丁魚群一樣,為數眾多又行動一致的步伐,
這時候,身為外地旅客的我們,就要學會仔細觀察周遭,
看一下大家的行進方向,跟著大部隊行動,
避免在不經意間,阻礙了別人的道路,
尤其自由行的旅客經常會拖著行李箱,也比較容易造成別人的困擾。
學會察言觀色,也是日本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思想呢,
想考日檢的人可以多參考一下,能夠幫助你日本人的想法,對於學日語有正面效果喔。
- 後背包請移到胸前,側背包貼身放好
在電車上怎麼樣的行為是非常討人厭的呢?
不將後背包移到胸前,造成其他人的空間受到侵擾一定能算一樣。
尤其在日本經常處於擁擠狀態的電車上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非常短的,
如果在大家都盡力縮手縮腳以騰出更多空間的時候,你的後背包卻占了好大一個位置,
這樣一來,惹別人的白眼也是很正常的狀況吧。
另外,「不給別人惹麻煩」是日本群眾社會的中心思想,
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以群體為重,隨時注意周遭情況,遵守規矩而不造成其他人的困擾。
最典型的,就是我們在日劇上看到,
主角如果太白目的話,會被別人斥訓的一句經典台詞: 空気を読まない(不會讀空氣)。
這裡的空氣,當然不是指物理的空氣,而是指整的氣氛,
用中文來解釋的話,「不會看氣氛、不懂看人臉色」或許比較貼切一些。
而日本人讀空氣的技能可是從小就開始訓練,淺移默化的成為日本社會的潛規則,他們的讀空氣要更加主動,
指在別人還沒有反應之前,就已經預先想好情況,避免會造成他人困擾的情形發生,非常的謹慎體貼。
所以呢,雖然我們或許很難達到日本人細緻入微的境界,但是凡是三思而後行,
行動之前多觀察四周,注意別人的反應,
這樣一來,就能有效減少給別人造成困擾的可能性了。
6. 關於博愛座的問題
上一段說到,日本人普遍具有「不麻煩別人」的精神,
從好處來講,這樣的思想使得日本社會的秩序良好,所有人都墨守成規,
但是,從壞處來說,
不麻煩別人的精神也使得有些人的權益受到損失。
怎麼說呢,以台灣人都相當熟悉的博愛座議題來舉例。
在台灣,讓坐在絕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是自然而然,且不需要有所遲疑的,
因為幫助更需要的人是台灣社會共有的想法。
但同樣一件事在日本,所得到的結果卻大不相同。
如果你有過去日本率行搭電車得經驗,你會發現,
日本人對於讓座的態度,相對台灣來說比較不積極,甚至到了冷漠的態度。
這是為什麼呢?
為何,溫良恭儉讓的大和民族,在博愛座的議題上,所表現出的舉動是如此消極冷漠?
其原因,出自於我剛才說過的「不麻煩別人」的心態。
所謂的「不麻煩別人」,其實是一種自審標準,
嚴格的日本人認為,自己有問題應該自己解決,出風頭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,
自己的問題要讓別人為你出面解決,
那麼,就是你的不對了。
對壓抑的日本社會來說,需要被讓座的人群,不管是老人、孕婦、小孩或受傷的人,
對於長久以來的標準來講,都會給旁人造成麻煩,
也因此形成了冷眼旁觀的社會風氣,
即使是想要幫忙的日本人,多半也會有點猶豫要不要出聲,
這,和台灣人博愛座一定要讓位的默契,可以說是截然相反呢。
所以對日本文化有興趣,或是正在學日文、準備日檢的你,
遇到不讓座的日本人就不要太驚訝了!
當然,身為台灣人你大可以不顧忌這些,幫助有需要的人不用猶豫!
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,希望這些關於日本的電車禮儀與知識,能讓你學日語或是考jlpt有所進展!